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心灵,这些方法帮你赶走“不开心”

点击关注我们哦


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峰在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为进一步全方位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两方面指标提示

孩子或有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在发布会上表示,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的话,会影响终身,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会导致成年后严重的问题,“所以早期干预非常关键。”


郑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他呼吁,家长应该像关心孩子躯体健康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分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发现,针对这个问题,郑毅在发布会上给出了两方面指标




指标一

孩子的情绪和日常生活行为发生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包括失眠、早醒、睡眠过多等,或者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等。



指标二

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他周围的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都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的诱因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儿童、青少年心理方面的问题。内因包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偏差,表现为认知扭曲、情绪不稳定、抗挫能力比较差、心理韧性不足等。外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相关的环境方面造成的压力。


精神障碍不像简单的感冒发烧,病毒感染,抗病毒了,它就消失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会影响终身,还有一些儿童时期的问题也会发展到成年,比如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成年时候严重的问题。


孩子出现了心理疾病该如何干预?


临床中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成四个级别。


第一个级别

非常重要的关口期。如果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小问题或者适应方面的小困难,但还没有达到明显的功能损伤,也还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功能,这时候家长、老师及时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很多孩子是可以调整过来的。

第二个级别

如果说问题比较明显,家长或者老师还有个人调节起来有困难的,可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社区心理辅导中心,寻求这些机构的帮助,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三个级别

一些问题虽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但是已经出现了综合征,这个时候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评估,可能要介入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比如有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还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干预,这些心理治疗手段,如果是这个层面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和治疗。

最后一个级别

达到了疾病,这时候就应该及早地进行评估诊断,最好能够尽早去看医生进行正确的评估,积极的医疗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疗干预有多种干预方法,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以及一些物理疗法。症状轻微的,开始是行为心理干预,比较严重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其中,明确将完善教育系统的心理服务网络,以及加强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作为重点,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完善心理健康体系。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的高校和近95%的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社会工作室。


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能做些什么?


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进食出了问题、心情不好等方面,这些变化要敏感观察。

平等地对话沟通,做好心理教育。

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寻求咨询服务和进行必要的干预,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出现心理疾病后,及早进行评估诊断和积极的医疗干预非常重要。


8个暖心小方法赶走“不开心”


走进自然

增加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充分体验“活在当下”的感觉。户外活动既能运动,也增加晒太阳的机会,一举多得缓解抑郁情绪。


规律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3-5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暖和一点

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让自己暖和起来也会好受很多。比如喝一杯热茶、盖一条热毛毯、洗一个热水澡等。


找人拥抱

可以找亲人朋友或者毛绒玩具抱一抱,拥抱可以使大脑释放催产素等激素,减弱杏仁核(掌管负面情绪)的反应。


多晒太阳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天气阴沉时心情低落,艳阳高照时心情则会好很多。灿烂的阳光可以帮助机体释放5-羟色胺,还可以改善褪黑激素的释放。因此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晒晒太阳,有助收获好心情和好睡眠。


听听音乐

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有助于赶走抑郁情绪。


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通过日记不仅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且也可以把生命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活着。


经常绘画

绘画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被广泛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我们常常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心里的感受,而绘画却可以越过语言直接将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赶走“不开心”

一起笑对未来


校园资讯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微博、中国青年报、深圳教育、

健康时报

编辑:丁佳丽

审核:明媛、谢婷婷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

往期推荐

☞  深圳新一轮体育中考方案,现正公开征求意见


☞  这些亚运会上的故事直抵人心,也教会孩子这些精神和道理


☞  一周要闻 | 光明区教育局面向2024届毕业生招聘正编教师第二批赴高校宣讲会即将启动……


☞  是他们!这些少先队中队获评“全国红领巾中队”!


☞  民校汇⑦ | 精华学校:张扬个性,做一个快乐的精华人


☞  民校汇⑥ | 凤凰培英学校:文武兼修,演绎多彩教育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